一、基礎固化時間(25℃常溫、濕度60%-70%理想環境)
1. 表面干燥時間(可觸摸,禁止踩踏)
手工判斷:修補后4-6小時,用手指輕觸表面(戴手套避免污染),無粘手感覺(材料不粘手套),表面形成一層薄膜,此時僅完成“表干”,內部未完全固化。
2. 輕度使用時間(可步行,禁止運動)
手工判斷:24小時后,用手掌按壓修補區域(施加5kg力,約單腳輕踩力度),無明顯凹陷(按壓后1秒內回彈原狀),表面硬度達到邵氏A 60-70(用指甲輕劃無痕跡),可允許行人緩慢通過(如日常清潔、檢查)。
3. 完全使用時間(可正常運動)
手工判斷:72小時后(3天),用拳頭輕擊修補區域(施加10kg力),無裂紋、無脫層(聲音清脆,無“空鼓”悶響),回彈速度<2秒(按壓后立即恢復),此時材料完全交聯,可承受正常運動沖擊(如跑步、跳躍)。
二、不同環境下的養護周期調整(無工具感官判斷法)
1. 低溫環境(<15℃,如冬季或空調房)
固化延長:每降低5℃,養護時間增加50%(如10℃時,輕度使用需36小時,完全使用需5天)。
手工判斷:表面干燥時間延長至8-12小時,按壓回彈速度變慢(>3秒),需額外覆蓋塑料薄膜(邊緣用磚塊壓實)保溫,直至按壓無凹陷。
2. 高溫環境(>30℃,如夏季正午)
風險提示:高溫可能導致“表面假固化”(2小時表干,內部未干),用手指按壓表面有“軟芯感”(中心凹陷,邊緣硬)。
養護調整:需通風降溫(如用扇子手工扇風),完全使用時間延長至4天,避免暴曬后立即使用(易鼓泡)。
3. 高濕度環境(>75%,如下雨前或梅雨季)
固化延長:濕度每增加10%,養護時間增加20%(如85%濕度時,完全使用需4天)。
手工判斷:表面易出現“返粘”(24小時后仍輕微粘手),需用干布輕拍表面吸水,延長至5天再使用。
三、手工判斷使用時機的核心方法(無需工具)
1. “觸摸-按壓-回彈”三步法
步驟 | 操作方法 | 合格標準 |
---|---|---|
觸摸測試 | 戴干凈手套輕觸表面,緩慢抬起 | 手套無材料粘連,表面光滑無粘性 |
按壓測試 | 手掌平壓修補區域,施加體重10%的力(約5-10kg) | 按壓處無凹陷,松手后1-2秒完全回彈 |
回彈測試 | 用手指快速按壓后松開(類似按海綿) | 回彈速度<2秒,無“延遲回彈”現象 |
2. 邊緣粘結檢查
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修補區域邊緣,輕輕向上提拉(力度類似翻開書頁),無翹起、無脫層(邊緣與原地面完全融合,無縫隙)。
3. 硬度測試
用指甲輕劃表面(力度適中,類似劃手機屏幕),無明顯劃痕(僅留輕微白印,10秒內消失),證明材料硬度達標。
四、使用條件與注意事項(無工具場景)
1. 禁止行為(未完全固化前)
避免重壓:禁止放置重物(如健身器材、桌椅),禁止奔跑、跳躍(沖擊力可能導致內部開裂)。
避免污染:禁止在表面堆放雜物(如泥土、落葉),雨天需覆蓋塑料薄膜(防止雨水沖刷未固化材料)。
2. 輕度使用建議(3-7天內)
僅允許步行(速度<3km/h),穿軟底鞋(如運動鞋,禁止高跟鞋、釘鞋),每日用干布輕擦表面(去除浮塵,避免顆粒嵌入未完全固化的材料)。
3. 完全使用條件(7天后)
可正常開展運動(如籃球、網球),但仍需避免尖銳物體劃傷(如鑰匙、刀具),每月用清水沖洗1次(無工具時用桶潑水,自然晾干)。
總結:無工具場景下的“7天安全法則”
緊急情況:25℃常溫下,至少等待72小時(3天),通過“觸摸無粘、按壓無陷、回彈迅速”判斷后,可輕度使用;
穩妥建議:無論環境如何,修補后7天內避免劇烈運動,利用自然條件充分固化,確保材料性能穩定。
通過純感官判斷(觸摸、按壓、回彈),無需工具即可準確把握使用時機,核心是“不粘手、不凹陷、回彈快”三大標準,避免因過早使用導致修補失效。